瞻仰超人 ——讀《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之六十五
2021/6/7 8:31:43
點擊率[428]
評論[0]
【法寶引證碼】
【學科類別】其他
【出處】本網首發
【寫作時間】2021年
【中文關鍵字】超人;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
【全文】
《祝賀阿諾耳德·柏林內爾七十歲生日》
(1932年)
“科學研究的領域已大大地擴張了,每一門科學的理論知識都已變得非常深奧。但是人類智慧的融會貫通的能力總是被嚴格限制著的。因此,無可避免地,研究者個人的活動勢必限于愈來愈狹小的人類知識部門里。更糟糕的是,這種專門化的結果,使我們愈來愈難以隨著科學進步的步調來對科學的全貌作個哪怕是大略的了解,而要是沒有這種了解,真正的研究精神必定要受到損害。……每一位嚴肅的科學工作者都痛苦地意識到,他們被違反本意地放逐到一個在不斷縮小著的知識領域里,這是一種威脅,它會使研究者喪失廣闊的眼界,并且使他下降到一個匠人的水平。”
科學研究的領域出現了不斷、不停擴張的趨勢,很難看到止步的邊界。
與此同時,每一個科學研究的領域也都出現了不斷、不停深奧的趨勢,很難看到止步的邊界。
倒要請教:人類智慧的融會貫通的能力總是被什么因素嚴格限制著?
愚以為:既有客觀方面的因素(即外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即內因)。但是,歸根結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主觀方面的因素(即內因)。
真正高水平的科學工作者當然應該具有充分發揮人類智慧的融會貫通的能力的覺悟和能力。
古人云: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所有的枷鎖和束縛中,每個人自己心目中、頭腦里的枷鎖和束縛才是最為沉重和牢固的。
真的是無可避免嗎?恐怕是不想避免吧!
無力去改變什么的人,自然無力去改變什么。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為什么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可以放棄待遇優厚的公務員而去選擇成為生活清貧的教師呢?我為什么就能夠避免步入不適合自己的歧途呢?我為什么就可以不受世俗標準的限制呢?身為法學專業教師的鄙人——“北農講師”為什么就能夠跋涉千山萬水、跨越坎坷不平去拜讀物理學宗師——愛因斯坦的大作呢?
因為,我是與眾不同的左明。
因為,我也深知:如果對科學的全貌沒有哪怕是大略的了解,真正的研究精神必定要受到損害。
因為,我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世界和外界,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我們卻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把握自己。
也許,有很多、很多嚴肅的科學工作者都不認為自己被置于一個在不斷縮小著的知識領域里是違反本意的、是被放逐的、是痛苦的、是危險(肯定不應該是“威脅”)的。因為,他們(無關性別)并不在乎喪失廣闊的眼界,并不介意成為專門的匠人。
愛因斯坦替他人操心,極有可能是杞人憂天。
“我們都已受到這種禍害,卻沒有作過任何努力來減輕它。”
請允許我合乎邏輯的認為:沒有反作用力,就一定沒有作用力。哪里沒有反抗,哪里就沒有壓迫。
那些強烈要求劫色的女性,她們的所思所想一定是:被帥哥強奸絕對是一種美妙無比的感受。這哪里是什么受到禍害呀,為什么要去作任何努力來減輕它呢?
這個世界很復雜,愛因斯坦很單純。
原本簡單一件事,讓他整的很復雜。
試問天下:一位真心實意而非虛情假意想去“對科學的全貌作個哪怕是大略的了解”的科學工作者,又有什么外部因素能夠真正阻擋其實現這個并不偉大的目標呢???
2021.04.16.于首都師范大學本部教師公寓
【作者簡介】
左明,北農講師。
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與看法。
轉載請注明出自北大法律信息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