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2020/10/27 10:44:36
- 學科類別:中國法制史
- |
- 關鍵字: 中華法文化;中華民族精神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法文化雖遇百折而不撓,勇克時艱,代有興革,形成了內涵豐富、特點鮮明、影響深廣的中華法文化體系,并因其連續性、特殊性、包容性,成為世界法文化史上最為絢麗的一章。 中華法文化在形成與發展的漫長歲月中,表現出深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動力資源、堅韌的韌性性格,所有這些可歸結為一個基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法文化的一切特質,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著中華法文化...
體現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中華法文化2020/7/23 15:32:19
- 學科類別:中國法制史
- |
- 關鍵字: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華法文化;法律起源;法的作用
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在人類思想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1]習近平同志還援用恩格斯的論斷說明如何對待和學習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
蘇軾詩文中的法觀念2020/7/17 15:28:58
- 學科類別:中國法制史
- |
- 關鍵字: 蘇軾;詩文;法觀念
宋朝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寬松的朝代,因此,詩文繁盛,思想家輩出。而且由于皇帝尚法制,因此流行于宋代的詩文中多有各自的法觀念、法意識,顯示了法文化的繁榮。從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文中,搜索法文化資料,也是法史鉤沉的一端。蘇軾是宋代杰出的詩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文中多次表達了對讀書讀律的提倡,對于當前普及全民的法律知識,擴大依法治國的群眾基礎,夯實依法治國的文化基礎,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太宗時期...
法尚公平:中國古代的法治追求2020/7/17 15:13:54
- 學科類別:理論法學
- |
- 關鍵字: 公平;法治;正義
在中國,法字的古體是“灋”。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法字從“水”,象征法的公平,所謂法平如水,這是對法的期望和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也是古代官吏司法自律的標準。西漢桓譚便提出“治獄如水”,以示公平執法。法字從“廌”,從“去”,則又顯示了法的正直與正義。可見從中國的古字源上已經表現出了法所具有的公平與正義的內涵。 在古文獻中常以刑罰得中、中罰來表...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2019/5/17 13:45:10
- 學科類別:理論法學
- |
- 關鍵字: 立善法于天下;天下治;法史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法制文明的古國,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無數次的滄桑巨變,但始終保持著國家發展的穩定性、連續性,并且不斷地走向文明與進步,以至于中華法系成為世界法系中的一個重要代表,這不是偶然的,是和治國理政豐富經驗的總結,以及古圣先賢政治與法律智慧的貢獻分不開的。 在古人的觀念中,良法與善法是同一語 中國自進入文明社會以后,法律便與國家相伴而生。隨著社會的發展、疆域的擴大、國家事務的冗繁,階級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