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網絡時代刑法理念轉型:從積極預防走向消極預防2022/6/17 8:37:41
- 學科類別:刑法學
- |
- 關鍵字: 網絡犯罪;積極刑法觀;消極刑法觀;預防性犯罪化;出罪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刑法觀念之爭不僅是刑法立場問題,更關涉到刑法如何適應社會發展變化以實現其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正處在快速轉型發展的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既有效促進了社會發展變遷,也伴隨著更深層次的新問題,網絡失范行為的類型與數量明顯增多,一些過去危害不大的行為,借助網絡技術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負面影響,因此,當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刑法作出積極回應,“刑法通過增設新罪的方式參與社會治理是剛性需...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定罪量刑規則研究2022/5/26 14:52:02
- 學科類別:刑法學
- |
- 關鍵字: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定罪規則;量刑規則;高無罪率;量刑輕緩化
一、問題的提出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與拐賣婦女、兒童罪雖然屬于對向犯,但無論在理論、立法還是實踐中,前者都不是刑法打擊的重點。刑法理論認為,之所以打擊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行為,一方面是由于“收買行為嚴重侵犯了被害婦女、兒童的人身自由與身體安全”,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收買行為“客觀上助長了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活動”[1],因而成為了刑法處罰對象。 由于處罰收買行為的重要理由是其助長了拐賣行為,因而在...
信用權保護規則的刑民一體化構造2022/4/24 8:52:22
- 學科類別:刑法學;民商法學
- |
- 關鍵字: 信用權;刑民一體化;精神人格;經濟價值;立法空白
引言 信用具有個人和社會雙重屬性。于個人而言,信用根植于人性的道德品質,同時也是維系良性“人際網絡”關系的基本道德準則。在我國,“誠信”價值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體現了守信用這一千百年來始終傳續的道德傳統對公民個人行為的示范意義。于社會而言,信用乃市場經濟之根基,信用建設攸關市場競爭秩序及消費者權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推進,因不守信用而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增多,電信詐騙此起彼伏、P2P...
個人信息嵌套保護模式的提出與構造2021/10/12 8:36:12
- 學科類別:刑法學
- |
- 關鍵字: 個人信息;嵌套保護;并行保護;法秩序統一性
引言 網絡技術的迭代升級既極大地促進了交互的便捷性,又增加了個人信息“無處不在又難以知情預測”的泛在(ubiquitous)泄露風險。[1]與之相適應,世界各國紛紛從立法層面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則構建,逐漸形成了一般立法與專門立法相配合、私法與公法相協同的規范體系。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同樣進入了活躍化時期:在民法上,2017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第111條將個人信息確認為民事權...
基于大數據樣本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司法重構經驗與邏輯2021/9/13 10:00:15
- 學科類別:刑事訴訟法
- |
- 關鍵字: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正義;實體正義;訴訟效率
一、問題與視角 為填補因犯罪行為而造成的物質損害,保護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提升公私關聯性案件的訴訟效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應運而生。[1]這一制度不僅符合在刑事程序中一并解決民事糾紛的訴訟效率目標,同時基于訴訟正義的理念及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權益的邏輯確立了民事責任優先原則,既彰顯了“訴訟過程的經濟合理性”,又實現了“訴訟效果的合目的性”。[2] 然而,隨著公私程序法的分化與發展,尤其是公私程序合...